动漫与电影有什么区别呢?大概它更夸张一些吧!能够把美丽的风景展现得更加明亮,能够把害羞的脸蛋粉饰得更加殷虹,能够把闪烁的泪珠描画得又大又透澈。夸张,不正是文学的魅力么。如果说,幻想对于人意味着什么,那一定是“希望”吧!
《夏娃的时间》
人类和机器人之间关系,可以说是SF作品中永恒的主题之一了,无数电影动漫小说都对这个主题进行过探讨,要把这个老调常弹的主题说出新意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夏娃的时间》做到了。
故事的背景是未来的日本,在人形机器人(Android)已经高度发达并广泛应用的时代,人类和机器人之间外貌上的差异已经小到仅只能靠机器人头顶上的全息影像光环来区别的程度,由此引发了诸多的社会问题。怀疑自家机器人SAMMY行踪的主人公陆夫,根据SAMMY行动记录的检查结果,找到了她经常无视主人的命令造访的一家诡异咖啡店“夏娃的时间”, 这家店有一个违背世俗伦理的规则:“在店内,人类和机器人没有区别”。
这家店里,有形形色色的客人。有对自己主人陆夫怀着淡淡情愫的SAMMY,有想了解人类内心的亚纪子,有为了把主人从对自己的过度依赖中拯救出来而去谈恋爱的耕次,和他的女友莉娜(但是因为店里的规矩,他们都以为对方是人类……),有被主人抛弃的古旧机器人卡托朗,有新型的养育机器人西梅先生和他带着的小P孩小千,有神秘人赛特罗。这些人物交织在一起,于是,探讨人类和机器人关系的奇妙物语,由此展开。
陆夫和他的朋友正树刚到“夏娃的时间”时,是惊讶和不适应的。在《夏娃的时间》的世界当中,大多数人类对于自己的机器人,都是冷漠如对待一件工具一样。把机器人当做人类对待的人,会被称作“Dori系”而被世俗歧视着。动画中有一个小情节,一个机器人为学校中的主人送东西,主人自然地回答了一声“谢谢”,旁边的人大为惊讶:“你还对他说谢谢啊?”,虽然外表和人类一样,但是在大多数人类的认知当中,机器人也只是一个工具而已,对待工具,哪有说“谢谢”的理由呢?
因此,当陆夫看到那个在“夏娃的时间”中活泼健谈,和一般人类毫无区别的亚纪子头上的光环时,从其惊愕的表情就可以看出他内心的冲击。无论外表再怎么相像,人形机器人也不是人类。认同他们有独立人格存在的话,对人类社会和道德伦理观会造成怎样巨大的冲击是可想而知的。当AI也能孕育出灵魂,获得与人类同等的生命意义的时候,将会是人类伦理架构的末日吗?在《夏娃的时间》中,用各种手段宣传人类和机器人之间差异性,强调人类的至高无上地位的,正是被称作“伦理委员会”的组织。这个组织在每一个单元故事开头的广告宣传,都刚好和其后动画的内容形成鲜明的对比,反讽意味强烈。在《夏娃的时间》中,“伦理委员会”用尽一切手段,试图划清人类和机器人之间的界限,但是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自己本身也不得不使用人形机器人来完成调查工作,可谓讽刺之极。
在《夏娃的时间》里,人形机器人都被赐予了和人类毫无二致且各自不同的外表,这就赋予了他们外貌上的个体独立性。动画里面有一个SAMMY对着镜子为自己梳妆打扮的小情节,这对于人类来说,是很平常的一幕,但是对于机器人来说,却非同寻常。开始在意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形象,这本身就是一个自我个性的建立过程。
再看看古旧机器人卡托朗和陆夫他们对话的这段情节,其实非常值得玩味。卡特朗锲而不舍地要说出自己的名字,其中展现出的以基本逻辑构筑的机器人思考回路,使这部动画有了一丝硬科幻的味道。而即使是以如此简单基本的逻辑思考,只能接受直接指令而无法辨别暧昧词句的机器人,也会对自己的主人产生依恋之情。他所希望的,其实也只是别人能记住自己的名字。只属于自己名字,这是除了和别人不同的外貌之外,又一确立自我和独立个性存在的要素。
因此在“夏娃的时间”这家店内,是一个人类和机器人无限接近的世界。尽管从机械工学上看,人形并非是最有效率的机器人外形,科学家还是一直孜孜不倦地执着于人性机器人的开发,这是来源于人类内心深处渴望成为造物主的欲望吗?当机器人和人类之间的界限变得暧昧的时候,可能产生的问题实在太多。但是,人类也依然会忍耐不住诱惑而继续研究吧,这既是人类的劣根性,却也是人类社会之所以能获得持续进步的原因。只是这进步的终点,是完全进化还是自我毁灭,无人可知。
《夏娃的时间》中,探讨了机器人的各种可能性,自我,爱情,创造,艺术,教育,等等等等,展现了机器人在逐步进化之后,到底可以渗透到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到何种程度。陆夫因为听过机器人的钢琴演奏,深受感动的同时也备受打击,因此放弃了钢琴。虽然在最后,他还是重拾了钢琴,但其实这里隐含了一个可以说是恐怖的问题:当机器人超越人类的时候,身为造物主的人类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但是《夏娃的时间》并不是另一部《MATRIX》,它通过一个个温馨的小故事,让陆夫对机器人的态度改变的同时,也在探讨人类和机器人共存的可能性。最后一个单元,正树和THX的故事,是《夏娃的时间》中最大的催泪点。因为怕正树和THX过于亲近,正树的父亲命令THX不能和正树说话,感到被伤害和抛弃的正树由此对机器人产生了不信任感。但是在正树遭遇危险之际,THX违反了命令,终于再一次对正树开口说话。过去的正树即使泪流满面地恳求,THX也无法开口回应他,在她的脸上那两道类似泪痕的痕迹,其实是暗示她的内心也是在哭泣的吧。最后她和正树相拥“哭泣”的那一幕,让人心酸。躲在墙后,因为陆夫的一番话而流泪的SAMMY,也让人动容。
虽然探讨的主题是如此厚重,但是监督的原意并非想观众陷入沉郁的思考当中,整部动画都是以轻松的节奏进行,幽默的场景也随处可见(例如正树和THX煽情之后的上楼梯情节就笑点十足),某些场景类似于DV拍摄的运镜手法也使画面变得非常有动感,陆夫弹奏钢琴那一段的运镜尤其精彩。可以看得出作为监督的吉浦康裕并不希望单纯地说教,而是想观众真正地 “enjoy the time of EVE”。
但是,当科技和社会的确发展到那种阶段的话,人类真的可以享受其中吗?《夏娃的时间》的副标题“Are you enjoying the time of EVE?”,其实就是对每位观众的提问:你能接受一个人类和机器人没有区别的社会吗?这或许是,吉浦康裕最想我们思考的一个问题。
《萤火虫之墓(再见萤火虫)》
如果有人问我,有没有哪部战争题材的动漫让我印象深刻,只要谈起就会第一时间想起来?那一定是《萤火虫之墓》。
很多人说《萤火虫之墓》是一部伪善的作品,只不过是战时日本的惺惺呻吟。我想说,即使如此爱,从欲望催生的战火与之带来的死亡,如果所有的伤痛一切都是虚假,那该是多好。
爱是如此困难。
“昭和20年9月21日夜,我死了。”
当美军的战机从日本民居上空呼啸而过,少年清田背着四岁的妹妹节子,站在惶恐逃窜的人群中,踌躇的望着家的方向,终于还是没有等来将妹妹托付给他的母亲。
无数的燃烧弹夷平了他的檐角轻翘的静谧谧的家,还给他浑身缠满绷带的母亲,绷带下本应是母亲美丽眼睛的地方趟着血水,白生生的蛆虫从绷带缝隙中翻滚而落。
这个时候,他的妹妹节子正蹲在窗外操场上玩沙,看见哥哥归来便满心欢喜得扑上去,央求要见妈妈。
少年慌乱的搪塞:“妈妈还有好多事情,明天吧。”
节子嘴唇一撇,低着头,终究还是没有忍住得抽泣起来,夕阳把小女孩垂头静止的影子拖得老长,少年在单杠上徒然的翻动,一圈,又一圈。镜头令人窒息的维持了十秒钟,我的心收紧了,因为节子那个不祥的影子,也因为我并没有在少年眼中找到坚强。
情节在节子一尘不染的笑声中朝着悲剧发展
父亲阵亡;
少年在这样的打击下一蹶不振,不堪姨母刻薄的目光执意带节子出走;
两个孩子住在湖边洞穴中,第一次偷农家柿子时,节子问“可以吗?”,狼吞虎咽的少年忙不迭的点头。节子说“哥哥我觉得这不对劲”,少年却在偷窃的道路上愈走愈远,偷农人的菜,乘大人们空隙避难的当口偷走别人家的东西换米;
节子病倒了,战时却换不到治疗用药。少年取出母亲最后一点存款为妹妹买来想吃的西瓜,节子却再也无力睁开眼睛。。。。。。
反战题材的影片汗牛充栋,唯有这部不时出来惊扰我。片中隐晦的刻画了两个日本,男性的日本和女性的日本。男性的日本在中国的土地上偷东西,女性的日本问 “可以吗?”;男性的日本为他的“大东亚共荣圈”烧杀掳掠,女性的日本说“哥哥我觉得这不对劲”。女性的日本善良且无辜,被炸得体无完肤,难道不是家里的男人在外头的愚蠢行进造成的吗?
四岁的节子默默承受了母亲的死讯,默默为哥哥缝衣服,做饭。最大的奢望是舔一舔水果糖。她的生命像萤火虫的光芒一样黯淡短暂,可是她依然在死前无怨无悔的说了一声“哥哥,谢谢你。”
战争。
这场战争曾经把我们的世界变作一个开满野花的坟场,一株被劈作一半将生命定格于战争开始的树,一只古战场上踉跄着的翅膀残缺的蝴蝶。
二战留下的五千万人类亡灵离我们有半个世纪了,战争又何尝远离过人类半刻?它依然在地球的许多角落为无数的节子制作着大号的命运衣裳,这衣裳套在人类小小的身体上太不相称。犹太人曾对纳粹屠杀者说“我们不会忘却,更加不会饶恕。”现在巴勒斯坦把这句话还给以色列人。地球上,爱变得如此困难。
我们还在为我们灰暗底色得世界涂画着蛇行黏稠的血像个不知血为何物而乱涂鸦的孩子吗?至少男性的日本仍擎着他耿耿的颈脖,美利坚兴致勃勃的炸平一个又一个的中东小国像在玩一场电脑游戏。人类惯于安慰自己了,而战争带来的一切伤痛根本还未退去。《圣经。雅歌》:回母亲哪里的路已经没有了。他们是你的兄妹啊,爱他们吧!
不要让爱如此困难。
时常想起的那飞舞着萤火虫下的墓碑,就会想起这样的话。
《风之谷》
在我的心目中,《风之谷》是宫崎骏作品里的王。
“你是否也曾在梦里,舞蹈于金色的田野上?”
风之谷让人觉得是一部忧伤的电影,娜乌西卡这个小女孩的身上承载了宫崎峻本人太多的忧虑与哀愁。片中的未来世界与现实中人类的作为不谋而合,这象是宫崎峻对人类的命运绝望的预言。娜乌西卡是唯一清醒的人,这使她极度孤独,每一次都是她一个人挺身而出去化解冲突,每一次她都奋不顾身。当人类自相残杀时,她不顾一切地去说服他人停止厮杀;当人和虫面临最后的决战,她甚至愿意牺牲自己以换取和平。“战争只能使人类灭亡,只有和平才能生存”,这个信念甚至要用她最终的性命以换取人们的理解。这让人觉得,和兽、和虫、和自然的交流都那么容易,和人的交流却那么艰难。
娜乌西卡因此而孤独,她总是在思索,总是在寻找着什么,以至于那个无足轻重的男主角评价她是个“不祥的小孩”。当他们一起随流沙坠入地下,娜乌西卡竟发现了她梦中的纯净世界。干净而透明的溪水,蓝色而安静的森天大树,金色的一尘不染的土地,可以尽情呼吸的空气。光线随着流沙一起洒向宁静的世界,男主角惊讶的发现,娜乌西卡竟久久地匐在土地上哭泣。
娜乌西卡的梦想是什么呢?就是这种让人感动得流泪的宁静吧?一切都那么和平,一切都按照自己的方式去生长,又能相互和谐。娜乌西卡梦想的是一个平衡的世界,人类与人类间的平衡,人类与兽的平衡,人类与自然的平衡。决定这一切的核心,必然是人类。可是人类却在不停地打破这种平衡,他们相互争斗,攻击虫的世界,拼命向自然索取,并放出毒素。人类又是最缺乏灵性去交流的生物,他们听不到虫的声音,听不到植物的声音,听不到对方的声音,也听不到娜乌西卡的声音。即使是那位善良的男主角,已经竭尽全力地去理解娜乌西卡,却还是对她的想法懵懵懂懂。最后,他只能凭着对娜乌西卡本能的信任,以劝说族人放弃攻击风之谷。他也许是人类的一个代表,虽然缺乏灵性去看到自己的未来,但只要努力和真诚,还能够挽救自己而走向生存。
不得不说,《风之谷》是一部让人难忘的作品,它的共鸣来自于故事自有的深度,同样也归功于那让人内心悸动不已的音乐。当故事里娜乌西卡第一次触摸到王虫的内心,耳边响起仿佛遥远的喃呢,金色的原野一望无垠,那样一个及短暂的却让人感到美到窒息的梦,成了故事里一根若有若无的线。初时,让人以为它连着遥远的回忆,当看到娜乌西卡竟然真在那片由王虫的触须构成的、金色的田野上复活时,那种梦境成真给人带来的“终于这样”的欣喜和冲击,瞬间将观者的泪腺击溃,不得不再次引人思考:自然和人的关系究竟是什么,大地的梦人类会有一天能够读懂吗?
《命运石之门》
“如果结局早已注定,你要怎样来改变它。”
一百个人眼中,有一百个《命运石之门》。这是一部神作,如果非要排名,它必是我心中的神作No.1。这是一部仅仅只是给它影评也会玷污其神圣的瑰宝。
如果说神戏弄了谁,那一定是在看到第十集之前就放弃了《命运石之门》的人;如果说神宠幸了谁,那一定是那些已经看过《命运石之门》并留下记忆的人。
——这就是命运石之门,来寻找你的1.048596吧!
《水星领航员》
“如果你还没有见过天堂模样,欢迎来到AQUA。”
人生最灰暗的日子,是ARIA陪我一同走过来,仿佛是人生的风向标、或者灯塔,以及,迎面熏熏拂来的风。不知不觉的时光里,《水星领航员》已经成为等同于我的信仰一般的存在。我知道我不必道谢,只要静静倾听这云一般绵软的喃呢,提醒我看见生活的珍宝。在她的面前,我永远只是一个初来乍到的孩子。
不管苍老成怎样一副的样子。每个人心里面仍旧住着一个孩子,
水星领航员为我们呈现的就是这个孩子的模样,
没有人不渴望成为这个心中的孩子,只是生活将我们催眠,令天真的孩童沉睡。
那些不得不与自己有关的琐碎凌乱令我们焦头烂额,那些丑恶肮脏令我们筑起厚重的心防。
于是我们忘却了,自己原来是怎样一副模样。
原来编剧跟导演一早就知道观众是病人,注定是会被对话如此温柔,情节如此温馨的画面治愈的,
在我们习惯了生活的痛觉的时候,被强迫目睹人世间最美丽的情感,
那些不分性别,国籍,物种,跨越时空,凌驾于一切误解之上的情感,
只存在在年少梦境中的世界。
并且不止一次,连续三季,每一集都像闹铃一样将心中的孩子唤醒,遗失多年的美好。
真的很像糖衣炮弹。每一发都在设法令人解除武装。
可是当我们大呼治愈的看完一集水领的时候。却发现这个世界没有因此做一点改变。
我们只能成瘾似的打开下一集。因为心中的那个孩子已经苏醒了。
我这么说你会不会觉的其实这部动画很残忍,
过度得呈现美好会令人审美疲劳。
但是,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吧!不过呢,
于是,试着改变自己吧,在这由你我构筑世界中。
《魔术师》
这部动漫看了两遍,因为浅薄的我一遍还无法懂得其深意。这是部不像动漫的动漫,反而有点像一部甘醇的电影。被这样描述的爱,沉默而闪亮。
伴随着优美舒缓的苏格兰笛声,一帧帧手绘画卷在我面前展开,复古又纯粹。起初的开场音乐让我以为这将是一部相对比较轻松愉快的动画电影,显然,我的想法太简单了。整部影片看下来,感觉总有着那么一丝淡淡的不由言说的辛酸。直到看到最后一幕,才恍然大悟,回想起之前的每个镜头,一切疑惑立刻解开,那种辛酸感的来源也明了了,那是父亲对子女的爱。
故事的背景设在上个世纪50年代,那个新浪潮开始的年代,人们开始狂热地追逐摇滚,传统舞台表演者逐渐失去了舞台。主角Tatischeff,一名年老的法国魔术师,渐渐地失去了观众,生计难以为继。不得已,他只得带着他的道具和一只咬人的兔子到伦敦碰运气,结果可想而知,原本挤满大厅的观众只一瞬就没了踪影。直到偶然的机会来到苏格兰高地上一个偏远的小镇,由于小镇娱乐稀少,Tati的到来受到了居民的热烈欢迎。也是在这里,Tati碰到了他一生中最后一个观众。爱丽丝见到魔术,以为这是魔法,只要魔术师愿意,他就可以变出任何东西。因此,当Tati离开的时候,爱丽丝悄悄地跟着他上一起离开了小镇。辗转到爱丁堡,他们住进了简陋的旅馆,同住的都是些穷困潦倒的传统艺人。Tati勉强靠演出维持生计,但是爱丽丝爱上了那些华丽的衣裙和皮鞋,并且希望魔术师能变给她。Tati竭尽所能,利用一切时间想尽办法赚钱,洒洒动漫网原创文章,把爱丽丝要的买下来,再以魔术的形式变给她,却从来没有戳破爱丽丝那个以为魔术是魔法的天真的梦。爱丽丝也是懂得回报的人,打扫住所,洗衣,一份普通的汤也能做的异常美味。爱丽丝很天真,天真地关心他人,或许她想不到,她的一碗汤,拯救了想要自尽的小丑演员。但天真的爱丽丝终于有一天遇到了另一个男子,是的,她爱上了他。有一天,Tati走在路上,偶然撞见她和一个英俊的男孩手挽手走在一起。匆匆忙忙回避他俩之后,Tati明白,爱丽丝找到了依赖的人。于是,Tati留下钱给爱丽丝,还有一张字条:魔术师不存在。就这样,Tati自己像魔术一样“消失”在爱丽丝的生活中。电影中,魔术师时常会看到一张照片而黯然神伤,到了影片末尾,那张照片的真面目终于出现,那是一个小女孩——魔术师那不知道在何处的女儿。
Tati的魔术也真的太老套了,既没有创新,表现地又不华丽,难怪每次观众都提不起精神来。但是Tati除了会表演魔术,对于其他的事却是异常笨拙。因此,在看影片时,我不止一次地想,为什么Tati要这么地去满足爱丽丝的需求,为了她承受那么重的生活压力。我甚至还想过,爱丽丝无知无畏的奢望会不会累积成Tati无以承担的负荷,最终酿成一个不堪的悲剧。导演这么设定是想表现Tati的善良,还是说Tati对爱丽丝有暧昧。抱着这个疑惑看到最后,发现是我的思维程度太低了。对于爱丽丝,Tati倾尽的是自己的父爱,除此之外,还有对爱丽丝的感激和认同,因为在生活中,只有爱丽丝才会喜欢他那老套的魔术手法。所以,对于爱丽丝那日益膨胀的要求,Tati总是费尽心思地去满足。他夜里在修理厂加班,在玻璃橱窗表演内衣魔术秀,在酒吧表演灌酒。慢慢的,爱丽丝的破旧大衣变成了时尚的鹅毛大衣,开了两半的旧鞋从红色变成了她向往的白色高跟,土气的裙子也变成了漂亮的蓝色蕾丝边连衣裙,爱丽丝从丑小鸭变成了白天鹅。正是因为有了爱丽丝的陪伴,Tati没有像同旅馆的其他艺人一样,在贫困中消沉、酗酒、甚至绝望到颓废的坐在街边乞讨、上吊自杀。直到最后爱丽丝找到自己的归宿,Tati才最终放下他的魔术,把兔子放归山上,只身离开爱丁堡。
至于爱丽丝,她是一个单纯的女孩,从没见过世面就偷偷的跟着魔术师来到了爱丁堡。起初,我对爱丽丝这个人物并不怎么待见,因为我觉得她的要求太多了,又爱慕虚荣。尽管她在生活中用包揽杂事来回报,但这与Tati的辛苦比起来,实在是差太多了,爱丽丝的需求就是Tati的负担。但是当我再看一遍整部电影后,我理解了这个不谙世事的小姑娘。爱丽丝虽然从小就经历坎坷,可是仍然满怀希望,对什么新事物都容易好奇和深信。同时,爱丽丝的心思实在是太单纯,不会想太多,她就那样懵懵懂懂地闯进了老Tati的生活里,以为只要Tati那样神奇的一握一松,什么东西都可以从空气里被抽出来,结实的红鞋子,一张船票,魂牵梦绕的白色风衣等等都可以就这样得到。我想要是有人告诉她魔术不是魔法,她就不会要那些漂亮的衣服鞋子了。但是因为语言不通,Tati又不告诉她。况且她是女孩子,一个真正的女孩子,容易被城市的风气所感染,难免会喜欢橱窗里那漂亮的白色风衣,白色高跟鞋以及那件蓝色,飘逸的连衣裙,因为没有一个女孩是不爱美的。爱丽丝是一个孤女,在她遇到Tati以后,与他相处的那段日子,爱丽丝把他当成了亲人甚至是父亲,她也想要被爱,被关心。这是一个女孩对父爱的渴望。
这不是一个浪漫故事,它更多是在讲述父亲与女儿的一种关系。《魔术师》的故事由法国喜剧片大师雅克·塔蒂写于上世纪50年代。塔蒂和大女儿关系疏远,他给女儿写了一封信,这封信的内容不是别的,就讲述了一位孤苦伶仃、四处飘零的魔术师。透过《魔术师》结尾的火车一幕以及最后出现的女儿照片,不难看出影片是父女沟通的努力尝试。这不是大道理,而是一种需要领悟的微妙情感。征询塔蒂后人关于《魔术师》的改编事宜时,塔蒂小女儿表示,不希望由任何演员来饰演父亲。于是,把塔蒂形象搬上银幕的最好方式就只有动画片了。整部影片几乎没有对话,那是因为塔蒂擅长自编自导自演的默剧哑剧,恰巧乔迈的动画片也几乎不需要台词,这可谓是天造地设。但是,我们在观看这部独特的《魔术师》时,人物即使没有语言上的交流,我们仍然能够明白故事的每一个细节。
不知是偶然还是原作者刻意为之,整部影片的风格与影片中的老魔术师构成了遥相呼应的关系。在电脑技术和3D技术称霸动画市场的今天,这部传统二维手绘的《魔术师》有点与世界格格不入,就像影片中的传统艺人与那个时代的流行元素一样。在《魔术师》中,真正让人动容的除了Tati的父爱还有艺人们的辛酸。老魔术师、小丑和木偶师是一群与时代和周遭环境格格不入的人。白天使尽浑身解数逗人笑的小丑在晚上洗掉油彩后只有一张绝望的面孔,木偶师唯一的财产小木偶最终在典当行里即使白送都无人问津,而魔术师也沦落得用自己的技法来兜售女士内衣,帮商店招揽生意。父女关系以及人人能懂的父爱,这是《魔术师》的情感内核。电影到最后产生了难以释怀的情感失落,与魔术师对位存在的小丑和腹语人,他们不仅失意,结局是如此无奈。
雨中的爱丁堡,来来往往的路人,躺在地上打滚的醉鬼,没人会去在意到生活中的大小魔术。灯光暗去,魔术师的表演结束了。当Tati和女孩都走了以后,房间空无一人。窗外风起,打在墙壁上的影子不断幻化。那一刻,哪怕是影子,它也会充满了感情。“魔术师不存在”,魔术师也不会魔法,但是,老魔术师Tati却完成了他一生中最伟大的魔术,爱丽丝就是他的作品,借由父爱之名。
上一篇:那些值得一看的动漫(下)